這篇文章其實很早就想寫了,主要是前陣子富士康連續自殺的事情引起我的好奇心,不過後來冒出幾個學生,又趕著寫四象限分析的研究,然後又接上筆電掛點,一連串的事情真是讓人忙不完,於是就拖到現在。
記得那時新聞以「富士康X連跳」為標題描述此事,引發了我研究的興趣,如果只是大略看一下新聞,直觀上就會認為富士康真的跳了很多人。但我仔細研究了一下相關數據,覺得這還真是典型的標題殺人!
因為富士康東筦龍華廠的員工數事實上高達四十萬人!以公司的員工數來說,這個數字非常驚人,大名鼎鼎的南亞塑膠工業,全台總員工數也只有這個數字的3%,而一整個台東縣的總人口數,也只有這個數字的一半多一點,不過二十三萬人。
因為龍華廠區的員工數很大,要理解富士康半年內跳了12人的真相,最簡單、明確的方法就是先做一下比率換算,差不多就是一年十萬分之六的自殺率,但得出十萬分之六這個數字沒有意義,要經過比較才能做出適切的評論。因為自殺的人年齡多介於15~34歲間,我上網查了一下亞洲幾個國家這個年齡區間的自殺率,並做個簡表(註一):
真相隱藏在數字之中,懂得應用的人才找得出真相,你看這精美的橫條圖,有沒有發現,富士康算很不錯啦,搞不好還該當選幸福企業了!這倒不是要為郭董講話,我只是覺得這件事能鬧這麼大,媒體要負很大責任。
一個工廠,自殺率明明遠低於官方公告的平均值,媒體報導此事,卻用「富士康X連跳」當標題,這句子中間有個「連」字,正就是是巧妙之處,暗示富士康「一直」在死人,把獨立事件當作是相依事件看待,於是富士康立刻就成了間鳥公司,可是仔細去拆解這句話,若用「N地半年X連跳」來造句,比如我用「台灣」取代「富士康」三字,然後,把台灣2009年1~6月跳樓自殺人數放上去,組成一個句子叫「台灣半年連續226連跳」,乍看之下,台灣這地方立成鬼島,簡直就不能住人了。
媒體用同樣的句型,要整台北市長,台北市立刻變成不適人居,要整高雄市長,高雄也立刻變成不幸城市,有智之士,本不該被這種句型愚弄。所以仔細分辨這些小節,自然會發現一開始用這句子當標題,炒作找麻煩的意思居多,而郭董跟媒體向來關係不睦,這樣看來,此事是媒體故意找碴,修理富士康的可能性居多啊。而大陸的媒體勒索企業也早已是屢見不鮮了。比如下面這兩篇:
http://sms.hnol.net/tousu/listone2006.asp?id=7456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5feb1c4d0100jokn.html
更進一步講,自殺會引起模仿效應這本就是社會心理學常識,也是媒體工作者該懂得的常識,故意炒作這標題,讓人繼續自殺,這後面死的人,炒作的媒體都要算上一份責任啊!
不過話說到這邊,媒體操弄這麼簡單的道理,你知道我知道,獨眼龍也知道,號稱狐與虎的郭台銘,怎麼可能不知道!?他過去處理這類事件的手法簡單、粗暴又有效,就是直接針對報導的記者申請假扣押!讓敢於跟他作對的記者直接傾家蕩產,未蒙其利,先受其害(要知道相關新聞,拿曠文琪、王佑、翁寶、當關鍵字google一下立刻就知道了)。當第一線的記者,媒體的爪牙被搞定了,新聞又還能怎麼報呢?
但獨獨這次沒有,一直到現在事過境遷,也沒看到郭董對媒體有什麼具體反擊動作?討論這個問題,才是這整件事最有趣的地方。不然的話,媒體炒作標題殺人這種事情也很常見,也犯不著花費心思寫這篇文章了。所以這篇文章的下半段,就是想要寫寫,為什麼郭董這次沒有找記者麻煩!?我認為這是可以從流運走勢上看出端倪的。
註一:
我們一般人想做自殺率研究是很麻煩的,語言不通無法直接查閱各國第一手資料就是問題啦,網路上公布的資料往往也有所缺漏,光只是死亡年齡的區間,韓國日本的資料都是用20、30歲的概念,台灣中國美國都是用15至34歲,因此說來只能算是個推估值,我想差距也不會太大,沒人補助我研究經費,大家將就點,下面順便列一列主要參考的資料來源:
美國:
http://www.jtf.org.tw/suicide_prevention/page03_1.asp
中國:
http://gate.tycool.com:82/gate/big5/www.tycool.com/2010/05/21/00064.html
韓國:
http://www.uonline.nccu.edu.tw/index_content.asp?sn=2&an=5272
日本:
http://top.jschina.com.cn/viewthread.php?tid=113803&sid=cAllYI
台灣:
http://www.doh.gov.tw/CHT2006/DM/DM2_2_p02.aspx?class_no=440&now_fod_list_no=11397&level_no=4&doc_no=76512
留言列表